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构筑产业高地 激活智能经济新引擎
日期:2025-11-06 07:40:04   来源:星空网站

  作为2023年青岛市首个挂牌的新兴起的产业专业园区,青岛市AI产业园以清晰的规划布局、强劲的集聚效应和亮眼的发展业绩,快速成长为山东省、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承载区,为区域数字化的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总占地面积2918亩,以青岛智算谷为中心园区,向西联动海尔科创生态园、向北联动海信全球研发中心,重点推进青岛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青岛智驾云工场及国际数智港三大“园中园”,形成特色鲜明的“一谷两翼三园”发展格局。园区锚定“打造全国一流的国家AI创新应用先导区”总体战略目标,按照“13337”总体思路系统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实国创中心、智算集群、联通出入口局3大基础支撑,聚焦智能终端先进制造示范地、软件算法自主创新策源地、数据产业服务生态集聚区3大主攻方向,发力具身智能机器人、垂直领域大模型、海洋人工智能服务及装备3大特色赛道,在智慧海洋、智能制造等7大领域打造应用标杆场景。载体建设方面,园区高标准打造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展示中心,投用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东华软件副中心产业园等项目,载体空间总面积达130万平方米,为产业集聚提供坚实支撑。

  园区精准承接全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人形机器人、海洋领域大模型、垂直领域大模型三大细分赛道,持续强化项目招引与企业培育。2025年前三季度,新招引落地海尔兄弟机器人、灵图创新等补链强链项目40个,目前已聚集中科曙光、励图高科、自然语义、星图智慧等重点企业300余家,其中包含4家独角兽企业、1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省级瞪羚企业,构建起完善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同时,园区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中关村硬创空间、浪潮AI产业研究院、青岛市AI大模型创新中心等载体,整合海洋动力-物理环境与智能感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5家AI领域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为产业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园区持续强化算力、大模型、数据等关键要素保障,推动创新资源高效聚合。算力方面,华为、中科曙光、国家海洋实验室、国创中心等算力资源在园区汇聚,可调度算力规模突破5000P;大模型领域,培育海尔智家HomeGPT、Euler大模型、琅琊泊海洋环境预报等37个行业垂域大模型,其中5个完成国家网信办模型上线个入选全省大模型重点产品库,形成特色鲜明的大模型矩阵;数据要素领域,联通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开工建设,青岛数据集团落户崂山,园区企业标贝科技的4D-BEV上亿点云标注系统入选国家数据局数据标注优秀案例集。

  凭借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园区营收实现迅速增加,2024年营收达220亿元、同比增长30%,带动全区AI产业规模达到350亿元,连续两年增长25%以上。与此同时,园区荣誉加身,先后获批全省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全省首批现代海洋特色产业(海洋人工智能)集聚区、全省未来产业加速园,同时入选全省首批数字产业集群、支柱型雁阵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企业培育方面,链主企业中科曙光、歌尔微电子入选全省“头雁”企业,中科曙光、海信网科2家企业获评青岛市AI产业链主企业,数量位居全市首位。

  未来,青岛市AI产业园将继续深化产业布局、强化创新驱动、完善要素保障,持续提升产业集聚度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标杆园区,为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更坚实的产业支撑。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