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核控”到“脱核”
日期:2025-10-22 16:15:47   来源:星空网站

  长江奔涌,黄海潮动。江苏,以其蓬勃的发展活力贡献了我国近10%的GDP,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7万亿元。

  数据的背后,是星罗棋布的产业集群和高效运转的供应链网络。而产业集群间日益复杂的业务关联和供应链网络一直在优化升级的内在需求,促使供应链金融的底层逻辑和业务模式面临着深度重构。

  当传统的抵押物让位于数据信用、技术实力和稳定的客户关系,供应链金融在寻找哪些新的注解?近日,《金融时报》记者走进江苏省南京、徐州等地的企业与金融机构,试图寻找这一答案。

  在江苏庞大的制造业肌体中,上下游环绕着数以万计的中小微企业。他们虽然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却长期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过去银行贷款,要么看房产抵押,要么看核心企业的确权或担保。”南京一家为汽车零部件公司可以提供金属原材料的小微企业主坦言,“我们订单稳定,采取轻资产运营,没有抵押物。核心企业账款周期长,给我们开具了商业承兑汇票,我们想进行贴现融资,但手续烦琐,成本也高。”

  “我们的采购随项目动态变化,硬件设备如摄像头、数据采集器需按客户指定品牌询价采购,软件模块要灵活采购成熟模块以控本提效。”中国擎天软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擎天科技”)有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这种不确定性曾让供应链金融服务难以触达。

  成立于1998年的擎天科技,其业务版图横跨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碳管理平台等,是国家级软件开发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然而,项目制采购模式却让其一度面临难题——供应商高度分散,年均采购量缺乏规模效应,传统以核心企业信用为锚点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完全“水土不服”。

  交通银行南京江北新区分行二级专家柏仁执的回忆印证了这一困境:“解决传统模式下‘核心企业依赖症’的方式,在擎天科技这里完全行不通。”

  以核心企业信用为唯一背书的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高度依赖核心企业的确权、担保和信用注入,在整个产业链条上,似乎只有链主企业是可靠的信用“高地”。然而,这种模式的局限性显而易见:不仅将巨大的信用风险集中于核心企业,使其信用风险高企,而且也不太容易惠及链条上数量最为庞大、最需要金融活水的二级、三级乃至更末端的中小微企业,易形成融资的“断头路”。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集团”)也曾面临传统供应链金融的现实困境。

  2021年9月,徐工集团推出了自己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徐工融票,将上游供应商与资金方进行相对有效整合,希望借助自身信用为上下游企业赋能。但在真实的操作中,传统的“核控”模式难以穿透复杂的多层供应链,对下游销售端赋能不足。

  徐工集团财务公司总经理刘丽军和记者说,在办理销售端融资业务时,大多数融资机构要求提供全额回购担保,这在客户风险管理上形成了完全“托管”和“依附”核心企业的问题。这种模式很难有效发挥金融机构在业务开展、风险防控等方面的优势,也忽略了产业链客户本身的信用价值,占用了过多且不必要的核心企业的对外担保额度。“为此,我们和交通银行等合作金融机构进行了创新探索。”刘丽军说。

  “真正的供应链金融不应只是核心企业信用的‘搬运工’,而应成为基于产业链真实交易与价值创造的信用‘孵化器’。”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公司部负责人甄凯晨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核心企业的信用资源有限,难以覆盖整个供应链。“脱核”模式的出现,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路径。

  “简单来说,‘脱核’就是减少对核心企业信用和抵押物的依赖,转向以数据信用为基础的风控体系。”甄凯晨进一步解释,“‘脱核’模式是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对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的履约记录、交易记录、履约表现等进行多维度的综合分析,从而构建数据信用风控体系。”

  擎天科技正是通过交通银行的“快易付”实现了破局。据记者了解,“快易付”的核心逻辑是从聚焦核心企业单一信用评估,转向供应链全链路的“数据信用”体系。“其精髓在于‘数据驱动+场景嵌入’。”据柏仁执介绍,只要擎天科技与其上下游企业的合同、发票真实有效,基于“快易付”的融资服务就能快速启动。

  “快易付”不仅解决了擎天科技自身面临的融资痛点,而且延伸出为客户提供信用服务的新能力——凭借其掌握的金融交易和合作数据,为客户对接“快易付”的信贷服务,成为产业与金融之间的“数据桥梁”。对交通银行来说,“快易付”嵌入擎天科技的产业场景,突破了传统供应链金融的获客和风控瓶颈,实现了对分散供应商的批量服务。

  在南京某家为擎天科技供应数据采集器的小微企业负责人看来,这场合作更像是“及时雨”:“以前,因为供应链地位弱,融资总是碰壁。现在,只要和擎天科技的交易真实,通过‘快易付’就能快速拿到贷款,效率大幅度的提高。”

  擎天科技的实践表明,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依靠数字技术,构建去中心化、依托真实交易数据的信用体系。

  放眼广袤的江苏大地,“1650”产业体系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铺展,各类链主企业在以各自的方式探索着最适合自身与产业链发展的路径。作为江苏“1650”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链主企业,徐工集团的破局核心也在此。

  徐工集团作为工程机械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带动了一批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其中,江苏省1000余家、全球4000余家,打造形成了齐全完备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链。

  交通银行徐州分行围绕徐工上下游做文章、下功夫,延伸产业链触角,积极接入徐工自建产业数字金融平台。截至9月25日,已累计为徐工集团全国213家链属企业投放产业链融资37.87亿元。

  “国家倡导‘脱核’模式,就希望减少对核心企业信用和抵押物的依赖,转向以数据信用为基础的风控体系。”刘丽军说,“过去,下游经销商融资严重依赖徐工集团担保或抵押,传统金融机构往往因为主体信用不足拒绝放贷。如今,我们大家可以做到整合订单、还款、仓储及销售数据,构建经销商数据信用画像,帮助银行识别可靠伙伴。”

  与此同时,徐工集团与金融机构共同设计了风险分摊机制,推出“三七开”甚至“四六开”的合作模式,金融机构的角色定位由“资金供给方”向“风险协同管控方”转变。

  风险分摊机制是由徐工集团提供部分差额担保,由金融机构承担剩余风险。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与徐工集团合作对小微公司进行信贷资金支持,分散链主企业风险控制和贷后管理的压力;另一方面,解决产业链客户对徐工集团完全“托管”和过度“依附”的问题,释放出多余的担保额度,降低徐工集团担保的准入门槛,为更多小微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

  “这一合作模式的创新,明显提高了对销售端客户资质的审核标准,同时大幅改善了销售效率和回款质量。”刘丽军说。

  今年,交通银行徐州分行为徐工集团落地了共担型下游链属融资项目制和境内外应收款无追索融资方案。通过一系列分析了解徐工集团与下游经销商和终端用户的交易数据,以及外部征信与资信报告,为徐工集团下游客户提供信用类贷款服务,同时借助保险公司的贸易信用险,为其下游客户的付款提供更多一层保障,帮助徐工集团更专业、更科学地管理下游客户付款行为,实现销售款项及时回笼。

  值得注意的是,徐工集团的“脱核”实践不仅推动了其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还与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建设方向高度契合。

  记者了解到,聚焦“1650”产业体系亟须突破的重点领域和“卡脖子”环节,江苏省建立产业链短板技术清单,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开展协同攻关,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2024年安排5.3亿元支持101个协同攻关项目,带动企业新增研发投入41.6亿元。

  从依赖核心企业“单一信仰”,转向依托产业链真实交易的“信用共同体”,“脱核”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在政策推动和技术赋能下加速演进。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提到,积极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利用供应链“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支持供应链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开展信贷及基于订单、存货、仓单等动产和权利的质押融资业务。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再次提出,探索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的供应链“脱核”模式。

  江苏也在深入探索实践。今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江苏省委金融办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快速推进江苏省数字金融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作方案》,提出推动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支持商业银行探索主体信用、数据信用、物的信用相结合的综合信用评估体系,推动线上化、数据驱动的供应链金融理财产品创新。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召开的形势分析会也对各家银行提出要求,明确要求银行提升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着力发展供应链金融“脱核”模式。

  “脱核”不意味着“离核”。甄凯晨表示:“过去的信用是‘点’状的,集中于核心企业,现在我们要打造的是‘链’状的信用,基于整条产业链的,真实、透明、可追溯的交易活动。”

  “说到底,供应链金融不仅是一种融资工具,更是一种生态合作方式。”刘丽军表示,“如今,我们与供应商、经销商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数据增信—融资支持—销售增长’的良性循环。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脱核’模式,通过数据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上下游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共同打造更具韧性的供应链生态。”

  谈到对金融机构有哪些期待,刘丽军表示,金融机构应借助有关技术多维度分析供应链客户情况,构建数据信用风控体系,以实现数据增信、支持融资及“脱核”目标,这将是供应链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此,甄凯晨表示:“为进一步支持供应链金融,交通银行推出了适配供应链全流程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创新产品服务模式。例如,面向下游经销商,提供预付款融资、经销商快贷,采用‘一家分行做全国+项目制+场景定制’模式,通过与核心企业系统直联,抓取下游客户与核心企业的交易数据,并根据后台智能模型自动核定额度,给予下游客户授信支持。”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产业链金融业务量达到99.76亿元,同比增长22.55%。“‘脱核’不是金融服务的障碍,反而成为激活产业链活力的新引擎——这不仅是两家企业的创新实践,更是数字化的经济时代产业与金融共生共荣的生动缩影。”甄凯晨说。

  从长江畔到黄海边,江苏的供应链金融实践正在打破信用的“孤岛”。当每一笔真实的交易、每一次准时的交货、每一份可靠的订单都能成为生成信用的“土壤”,金融活水就能滋养整片产业“森林”。这条“脱核”之路,将是江苏经济血脉从“强大主干”向“丰茂生态”演进的关键一跃。

  图为徐工集团轮式起重机生产制造基地,工人们争分夺秒地投入设施安装与调试。 供图:徐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