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打造安全管理智能化示范园区
日期:2025-10-16 04:17:48   来源:星空网站

  近日,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重大安全风险防控项目启动试运行,标志着园区安全管理工作迈入智能化、精准化新阶段。

  新材料科技园严格依据国家《重点化工产业聚集区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总体方案》部署,通过构建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部署公共区域气体泄漏监测网络、升级智慧园区管控中心与数据治理体系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全方面提升园区本质安全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实现从传统“被动应对”向智慧“主动防控”的战略转型,为全国化工园区安全管理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范例。

  新材料科技园创新构建的“重大危险源—企业—园区”三级联动安全风险预警体系,犹如为园区装上了一套智慧感知的“神经系统”。

  该系统汇聚56家重大危险源企业的373个重大危险源、15000余路传感器和4000余路重点场所监测设备,通过智能分析重大危险源固有危险系数、报警等级和持续时长等关键参数,可以动态生成红、橙、黄、蓝四级预警,并建立线上线下协同处置机制。在企业层面,园区从固有风险、运作时的状态、管理效能、应急能力和政府监督五个维度构建风险评估模型,为企业实时“精准画像”,形成特别管控、着重关注和一般监管三级差异化监管策略。园区还创新试点园区级风险预警模型,融合74台可燃有毒气体探测仪、5台激光云台设备、3台气云成像设备和4套地基沉降设备的实时数据,结合公共区域作业情况和危化车辆违停报警等信息,输出低、中、高三级园区整体风险等级,实现全园区安全风险的动态感知与智能预警。

  此外,园区引进的气云成像设备堪称“安防科技明珠”。这套基于红外光谱成像技术的设备能够非接触、大范围、实时精确监测烷类、苯类、烯类等60余种危险气体,犹如为园区装上了“火眼金睛”。与传统传感器相比,新设备不仅监测范围更广、响应速度更快,还能实现秒级自动报警和精准溯源,有效解决了传统监测方式漏报、误报和报警滞后等行业难题。

  某日上午,新材料科技园智慧园区管控中心大屏突然弹出一条预警信息:苏AXXXXX车辆在方水西路违停!系统同时将详情信息推送至巡查人员移动终端,包括车辆定位、承运单位、驾驶员信息及货物信息等。巡查人员迅速赶赴现场,短短10分钟内就完成了现场处置。

  这些高效处置的案例生动展现了科技园“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风险预警地图”的强大效能。面对日均1500余辆的危化品运输流量,园区通过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控一体化平台,实现了运输安全的智能化管理。此外,园区以数据中台为核心,系统整合六大业务模块数据,构建统一数据资源池。通过物联网管理平台、融合通信平台和数据质量服务平台,形成智能化数据功能底座,实现跨系统数据高效流通与标准化治理。

  “园区有超过100家的各类危化品企业,我们要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从源头上筑牢安全防线。”新材料科技园智慧园区管控中心副主任姜广帅介绍道。智慧园区管控中心大屏上实时显示着企业分布、重大危险源分级等数据信息,以及生产线、仓库、储罐等关键区域的监控影像,如果出现数据异常,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并报警。

  姜广帅指出,园区智慧园区建设还深度融合了环保、能源等子系统。智慧环保系统实现地表水质监测的网络化与信息化,为环境保护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智慧能源系统接入企业能耗数据,实现用能情况的精细化管理。在危险货物运输管控方面,园区创新构建以“人、车、路、货、企”为核心要素的智能管控平台,形成资质核验、动态监控、智能调度和应急联动四大核心能力,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型升级。

  打造封闭化管理示范区 建设智慧安防新体系作为国内首批实现封闭化管理的大型化工园区,新材料科技园2021年率先落地应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控一体化平台,经过四年的持续迭代升级,智能化管控成效显著。2024年,园区入选全国化工园区高水平发展封闭化管理项目唯一示范案例。

  在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的加持下,近年来,园区安全管理成效明显提升并实现质的飞跃。实现企业资质审核100%全覆盖,日均监控车辆数万辆,电子运单制度使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信息报备周期从半个月缩短至3天,并实现全流程监控和追溯。违停事件平均发现时间缩短至5分钟,巡查人员接报后平均10分钟即可到场处置,整体处置效率提升超90%。每年为近40万单危化品运输、800余万公里行驶里程提供安全保障,实现危化品运输车辆交通安全零重大事故的卓越成效。

  据介绍,通过技术与管理的深层次地融合,科技园实现了从物理封闭到智能管控的跨越升级。改造后的智慧园区管控中心在应急状态下可立即转变为指挥中心,呈现出三大突出成效:基于全区域多维度视频监控全覆盖,为事故研判提供实时数据支撑;整合应急资源并创新引入三类事故后果模拟分析功能,提升应急指挥科学性;形成从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到事后评估的闭环管理体系。

  目前,园区正持续深化AI算法与物联网技术融合,推动安全管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测”转变,数据应用从“单一监管”向“生态共享”升级。未来,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将以“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为目标,持续完善系统功能,拓展车路协同、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应用,全力打造数字化管理、实时化监控、智能化预警、自动化阻隔、现代化救援“五位一体”的智能感知示范园区,以其创新实践,为全国化工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江北方案”,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新材料园区安全治理新范式。

  10月12日,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建设项目再次迎来里程碑节点——1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420万吨/年高丙烯催化裂化装置等7套炼油装置实现同步机械竣工。此举标志着该项目炼油板块核心工艺单元的建设...

  10月12日,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5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350万吨/年轻烃回收装置、420万吨/年高丙烯催化裂化装置、140万吨/年气分装置、碳二回收装置、260...

  10月10日,记者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河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将重点在化工等行业开展创新性应用,推动A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

  近日,由天津市瑞恒茂集团主导、天津市赛泓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年产10万吨生物质绿色甲醇制造项目成功取得立项审批,标志着项目郑重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预示着全国首个芦竹绿色零碳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即将...

  近日,随着“滨海109”铺管船将最后一节海管终止封头铺设到渤海南部海域,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建成国内最密集的海底管道网络,海底油气管道已达3200余千米,助力我国海洋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邮编:100120